醫患之橋
10月12日是第28個“世界關節炎日”,宣傳主題為“關注關節炎、預防疾病”。當日上午,我院風濕免疫科聯合關節運動科二病區在門診一樓大廳舉辦“世界關節炎日”義診宣傳活動。
目前,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在亞洲地區,每6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的某個階段患上關節炎。“世界關節炎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人們,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活動現場,醫務人員向就診群眾廣泛宣傳關節炎可防可治,普及防治知識,樹立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的理念,防止“炎”重后果發生。
現場還為群眾提供測量血壓、血糖等服務,并通過發放科普宣傳單、提供免費咨詢等方式,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關節炎防治意識。
相關知識鏈接
1、什么是關節炎?
關節炎是指1個或多個關節的腫脹、壓痛,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被定義為頭號致殘性疾病。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關節炎的發病率愈來越高,它嚴重妨礙工作,成為50歲以后喪失勞動力的第二個常見原因,僅次于心臟病。關節炎有100多種類型,其中常見的有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痛風、銀屑病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據悉,骨關節炎在我國人群中的總發病率約為3%,并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骨關節炎可影響某個關節的所有組織,引起肌肉疼痛、炎癥或行動不便。
2、如何判斷是否得了關節炎?
大家可通過五項標準進行辨別,即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紅:急性感染關節炎會出現關節紅腫。腫:關節炎常見癥狀,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熱:由于關節血運特別少,所以正常情況下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比其他部位的體溫低,這是正常的。如果關節是熱的,甚至發燙,那就證明關節產生炎癥,需要治療了。痛:關節炎的最主要表現,關節炎的疼痛部位應該很明確,某個關節疼,其他部位不疼。功能障礙: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癥,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于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3、如何預防關節炎?
注意關節保暖:防止關節受涼,很多關節炎患者是因為寒冷導致的。注意運動方式,防止關節損傷:無論預防、治療關節炎,都要運動,適度運動可以強身健體。但是一定要選擇合適的體育鍛煉項目,避免爬山、爬樓梯類似的負重運動,正常人在爬樓梯的時候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會在瞬間增加4倍,這類運動對于已有隱性關節損傷的中老年人會進一步加劇關節的磨損。最好選擇一些低強度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戶外舞蹈、游泳等。控制體重:減少關節負重,可避免出現關節炎。加強鍛煉,提升關節周圍肌肉力量:比如繃腿勾腳、甩手等,都能很好地鍛煉膝關節、肩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能有效預防關節炎發生。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使用關節:關節的過度使用會加快其退化。
(風濕免疫科 關節運動科二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