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之橋
為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我院母嬰中心成立了提升滿意度護理專項小組,采取了一系列人性化護理服務措施。
提升人文素養? ?強調注重人文服務、微笑服務。實行彈性排班,錯時上班,提供延時服務,并逐步開放周日盆底業務。為滿足部分家庭需求,申領大號嬰兒游泳圈,并不再嚴格限制嬰兒沐浴體重,提升母嬰體驗。每日晨會利用5分鐘時間,開展科室早間操活動,加強團隊凝聚力,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
提升專科能力? 開展“換位體驗”活動,實行雙向考核。由護士扮演產婦,體驗治療感受并考核腹式呼吸運用,另一名護士進行床旁指導,考核一對一指導能力。培訓“碎片化”,科室胡大夫帶領護理人員將枯燥的理論拆開為若干個小知識點,每天利用10分鐘時間普及盆底肌相關專業知識,提升護士盆底康復宣教能力,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產后康復指導? ?針對產后42天復查,自八月份以來開展電話隨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產后復查盆底篩查率、新生兒聽力復測率逐步提升。篩查后需要治療者,胡宗艷大夫一對一添加微信進行個性化溝通,制定指導康復方案。治療室護士一對一指導每位治療患者進行腹式呼吸,保證訓練效果。微信群內每周進行康復鍛煉打卡視頻跟練,督導患者在家進行第二階段的鍛煉恢復。
家庭延續性護理? ?深入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通過關注我院微信公眾號,在診療服務選擇“互聯網+優護”,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母嬰提供優質上門護理服務,進行新生兒監測黃疸、聽力及疾病篩查、乳房護理等,獲得產婦及家屬一致好評。? ??
孕婦學校特色課堂? ?建立孕婦學校群,在產科門診建檔處張貼群二維碼,孕婦初次建檔時由工作人員提醒入群,群內通知課程介紹并回答孕產婦疑問,提高了孕婦課堂的聽課率,拉近了孕婦與醫護人員的距離。
每堂課程后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滿意度測評,收集孕婦建議,根據孕婦要求新增分娩體驗、兒童保健相關特色課,如新手爸爸分娩體驗營、小兒推拿媽媽班公益講堂等課程。相關特色課的開展在抖音等媒體上進行宣傳,引起了廣泛關注,吸引很多孕婦前來咨詢。
愛心迎接生命,技術保障健康。母嬰中心全體醫護人員,將以更加精湛的醫術、誠摯的愛心、真情的服務,持續強化母嬰保健水平,提高醫療服務品質,提升母嬰體驗,讓母親更幸福,寶寶更舒適。(母嬰中心)